廣汽集團的 2024 年業(yè)績預告,有兩句話十分醒目。
第一句是," 受汽車行業(yè)價格內卷、競爭格局劇變等因素影響,汽車銷量減少 ";第二句是," 為應對市場競爭,公司及投資企業(yè)追加銷售補貼等商務政策的投入約 180 億元,綜合導致本報告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同比下降 "。
將 " 價格內卷 " 寫入財報,既是無聲般痛斥行業(yè)惡性競爭,年利潤僅剩 8 個億的廣汽集團,亦沒有停下改革的步伐。
" 預計 2024 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 80000 萬元到 120000 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 322890 萬元到 362890 萬元,同比減少 72.91% 到 81.94%" ——廣汽集團的 2024 年,預計利潤最低僅有 8 億元,降幅之大,讓人唏噓。
從披露的產銷報告來看,2024 年廣汽累計銷量 200.31 萬輛,同比下滑 20.04%。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埃安,降幅都超過了 20%,唯有廣汽傳祺還保持增長的勢頭。
2024 年 6 月,廣汽董事長曾慶洪斥責當時的 " 價格內卷 " 的行業(yè)狀態(tài),其他車企掌門人紛紛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認為 " 反對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打價格戰(zhàn),只打價值戰(zhàn) "。
事實上,整個 2024 年," 內卷 " 二字常被提及,從一開始樂于采用于營銷傳播中,到后來少有提及,以及 7 月份時國家指出 " 要強化行業(yè)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 后,幾乎沒有車企再用。由此也可見," 內卷 ",多是不健康的,這從廣汽年利潤剩 8 個億元,可見一斑。
廣汽菲克長沙工廠 4 次流拍,合創(chuàng)爆雷、廣汽兜底,自廣汽迎來 " 番禺行動 " 計劃后,不良資產的信息,更是讓人關注。
據悉,廣汽菲克長沙工廠已開啟第五次公開拍賣,起拍價近 9.92 億元,較上一次流拍價下調約 1.1 億元,相比原評估清算價值 19.15 億元,累計降幅近一半;合創(chuàng)這邊,1 月 11 日,廣汽發(fā)布公告稱,將與參股公司合創(chuàng)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股東按股比提供專項用于支付員工工資及經濟補償金的股東借款,并由廣汽埃安受托承接合創(chuàng)汽車產品售后服務業(yè)務。
在燃油車時代,廣汽菲克本身就欠缺競爭力,合創(chuàng)則因混亂的架構導致 " 碌碌無為 ",而至今,廣汽手中的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廣汽埃安、廣汽傳祺,皆是各有特色,失落一年后,雷厲風行的 " 番禺行動 ",讓廣汽迎來史上巨變。
從產銷報告可看到,2024 年最后一個季度,即 10 月 -12 月,廣汽的月銷量在逐步回暖。其中 12 月出現了正增長,增幅達到 9.3%,尤其是埃安、傳祺,出現了 47.31% 和 64.35% 的暴漲。
作為廣汽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 番禺行動 " 之中,埃安扮演最為關鍵的角色;也以較快的速度交出一份可喜的成績單——埃安 RT 上市當月即破萬輛,次月銷量超 1.6 萬輛。
沒法避免的是,埃安 S、埃安 Y 深耕網約車市場,網約車標簽已是深入人心。不過隨著各種 " 龍 " 新品出現,廣汽 " 一遇風云便化龍 ",指日可待。
無論是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在燃油車時代,都能在產品上、營銷上給到我們驚喜,且發(fā)展速度能夠輕松超越其他合資品牌;步入新能源時代,合資走向本身非一方決策所能改變,能夠穩(wěn)住基本盤已是不錯,如此,埃安和傳祺兩大自主品牌,更是值得我們期待。
依靠車企自身無盡的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埃安 UT 上市之時,一句 " 終結 10 萬內無精品市場 ",發(fā)人深省,將 " 價格內卷 " 寫入財報的廣汽,正在嘗試改變格局。
視頻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