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jīng) 作者:陳澤旋
投資 " 家裝第一股 "4 年后,小米終于選擇割肉。
近日,東易日盛(002713.SZ)發(fā)布權益變動提示性公告,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小米集團旗下企業(yè),下稱 " 小米科技 ")在 1 月 14 日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減持公司 2.32 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0055%,減持均價為 4.63 元 / 股。
這是小米科技入股東易日盛以來的首次減持。2021 年 1 月,小米科技受讓東易日盛控股股東東易天正持有的 2100 萬股東易日盛無限售流通股。當時,憑借 5.01% 的股權占比,小米科技一躍成為東易日盛的第二大股東。
早在 2024 年 12 月,東易日盛已對小米科技的減持計劃進行了預披露,小米科技的計劃是在 2025 年 1 月 13 日至 4 月 11 日三個月內(nèi),最多減持東易日盛 419.54 萬股股份,公告披露的減持原因是 " 自身資金需求 "。
小米科技的減持仍然引發(fā)了市場的遐想,但其根源性原因不在于減持本身,而是東易日盛于 2024 年 5 月陷入的資金危機。
小米割肉東易日盛,每股虧了 1.99 元
本次減持之后,小米科技持有的東易日盛股份從 2100.00 萬股減少至 2097.68 萬股;相應地,持股比例將跌落 5% 的界線,不再為東易日盛持股 5% 以上的股東。至此,小米科技不再是東易日盛的 " 舉牌股東 "。
公告披露,此次減持均價為 4.63 元 / 股,而小米科技在 2021 年 1 月受讓股份時的價格為每股單價 6.62 元,就這一次減持而言,小米科技每股虧了 1.99 元,總共虧了 46168 元。
按照減持計劃,在 4 月 11 日之前,小米科技還將繼續(xù)減持東易日盛,最多還要再減 417.22 萬股。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后,小米科技的持股比例將最低降至 4.01%。
2021 年 1 月,小米科技通過協(xié)議轉(zhuǎn)讓的方式,從東易日盛控股股東東易天正的手中受讓東易日盛 2100 萬股。多年來,穩(wěn)定持股 5.01% 的小米科技保持東易日盛的第二大股東之位。直至 2024 年 8 月 29 日,持股東易日盛 15.87% 的天津晨尚實控人由陳輝變?yōu)槠淝捌迼顒?,天津晨尚與控股股東東易天正不再是一致行動人,由此,天津晨尚成為東易日盛的第二大股東,小米科技順延至第三大股東之位。
當年的這場入股,是小米的一筆戰(zhàn)略投資。東易日盛是一家老牌家裝公司,成立至今 28 年,主要從事面對個人客戶的整體家裝設計、工程施工、主材代理、自產(chǎn)的木作產(chǎn)品配套、軟裝設計及精裝后的家居產(chǎn)品等家居綜合服務。在公告中,東易日盛披露小米科技受讓東易日盛股份 " 是基于對上市公司經(jīng)營理念、發(fā)展戰(zhàn)略、未來價值認可而進行的戰(zhàn)略投資 "。
雙方的合作構思是東易日盛依托小米科技的母公司小米集團在智能物聯(lián)領域的深入布局,并結合東易日盛在家裝領域的深厚積淀和數(shù)字化能力,共同探索 AIoT 物聯(lián)技術與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融合。
2024 年 3 月,東易日盛被股民質(zhì)問 " 小米入股那么長時間為何沒有實質(zhì)性合作進展 ",東易日盛回應稱 " 小米入股以來主要在供應鏈金融和家裝智能家居設計等方面開展合作 ",但未作更多展開。
小米科技此次減持東易日盛,是入股 4 年的第一次,原因是 " 自身資金需求 "。不過,據(jù)時代財經(jīng)了解,在東易日盛預披露小米科技減持計劃之前數(shù)日,上市公司帝奧微和科創(chuàng)板公司九號公司也先后公布了小米系的減持動作,原因亦是 " 自身資金需求 "。
其中,帝奧微是一家從事高性能模擬芯片的研發(fā)、設計和銷售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yè)。2024 年 12 月 17 日,小米長江產(chǎn)業(yè)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減持 190 萬股,轉(zhuǎn)讓完成后,小米基金的持股比例由 5.63% 減少至 4.97%。
九號公司則主要從事創(chuàng)新短交通和機器人領域業(yè)務,產(chǎn)品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平衡車、滑板車、兒童車、送物 / 餐機器人和全地形車等。2024 年 9 月 18 日至 12 月 17 日期間,People Better(小米集團全資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九號公司存托憑證 736.57 萬份,持有比例由 6.03% 減少至 4.998%。
即便如此,在東易日盛處于資金危機的當下,市場對小米科技減持東易日盛的行為依然有看空的猜想。小米科技是否有清倉的打算,或者在減持計劃實施完畢之后,是否有擇機增持的計劃,就相關疑問,時代財經(jīng)向小米發(fā)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fā)稿時未獲回復。
東易日盛總部被拍賣,債權人申請重整
2024 年 5 月中旬,來自北京、武漢、鄭州和無錫等多個城市的業(yè)主向時代財經(jīng)反映,他們與東易日盛旗下門店簽訂了裝修合同,但房子還未完成裝修,卻陸續(xù)遭遇停工,更有業(yè)主稱 " 剛交完錢準備干活,人家就‘跑路’了 "。
業(yè)主們對此感到頗為意外。在許多業(yè)主看來,東易日盛是一家穩(wěn)定經(jīng)營的老牌家裝公司,這也是他們選擇東易日盛的重要原因。
曾經(jīng)的東易日盛風頭無兩。2014 年 2 月,東易日盛作為 " 家裝第一股 " 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此后,東易日盛的持續(xù)擴張,2021 年營業(yè)收入達到上市以來的巔峰,將近 42.92 億元,業(yè)務遍布全國 200 多個城市,隨后東易日盛營業(yè)收入萎縮,同時陷入持續(xù)虧損。
" 跑路 " 傳言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2024 年 5 月 23 日,在回復深交所關注函時,東易日盛稱,受到行業(yè)景氣度下行和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調(diào)整的影響,為適應市場變化、優(yōu)化內(nèi)部經(jīng)營結構、減少低效店面,2021 年末以來,東易日盛持續(xù)整合、關停部分門店。
其中,2023 年全年關閉了 15 家門店,2024 年 1 月至 5 月 23 日關閉 13 家。根據(jù)東易日盛不完全統(tǒng)計,2023 年至 2024 年 5 月 23 日,因閉店涉及未能按原有流程履約的客戶 1792 戶,金額約 1.63 億元;涉及供應商廠家 716 個,未支付的采購金額約 8560 萬元。
針對關閉門店導致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向消費者交付裝修工程、無法按時向供應商支付款項等問題,東易日盛稱公司采取了 5 項措施以維護消費者、供應商合法權利,包括尋找外部戰(zhàn)略投資者、處置公司辦公寫字樓、廠房、倉庫等資產(chǎn)。
從目前公開信息來看,東易日盛在處置股權和資產(chǎn)時,局面有些被動。
時代財經(jīng)了解到,自 2024 年 7 月以來,占東易日盛總股本 2.08%、3.10%、2.08% 的股份,分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或司法拍賣易主,原持有人均為東易日盛控股股東東易天正。其中,2.08% 的股份因質(zhì)押違約被質(zhì)權方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減持處置,3.10%、2.08% 的股份則是被法院強制執(zhí)行。
與此同時,東易日盛子公司位于北京酒仙橋的資產(chǎn)亦因銀行貸款的逾期,作為抵押資產(chǎn)而被司法拍賣,該資產(chǎn)同時是東易日盛的總部辦公室(下稱 " 東易日盛總部大樓 ")。在經(jīng)歷一次流拍之后,2024 年 12 月 21 日,東易日盛總部大樓以 1.61 億元的價格,被北京十紀海納科技有限公司拍走,該價格僅為評估價格 2.88 億元的 5.6 折。
值得一提的是,于 2024 年 6 月 30 日,東易日盛已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總額約為 1.65 億元,均為銀行貸款。其中,工商銀行長安支行提供了 9950 萬元,中信銀行北京分行提供了 3500 萬元。
這兩筆貸款源自于東易日盛在 2024 年 3 月 29 日簽署的《流動資金銀團貸款合同》,工商銀行長安支行是牽頭行。正是這項銀團貸款的貸款期限因合同中約定的相關條款無法履行而提前到期,且東日易盛未能及時償還銀團貸款,導致東易日盛總部大樓被查封后進行法拍。
此外,由于總額約為 516.87 萬元的材料款到期未能清償,2024 年 10 月 16 日,債權人北京鵬元興達商貿(mào)有限公司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對東易日盛進行重整及預重整的申請。
今年 1 月 2 日,東易日盛披露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進展公告,截至報名時間截止,一共收到 40 家(以聯(lián)合體形式報名算作 1 家)意向重整投資人主體提交的正式報名材料,其中 15 家為產(chǎn)業(yè)投資人,25 家為財務投資人。
如今,市場饒有興趣的話題是曾以戰(zhàn)略投資者的角色躬身入股的小米是否會伸出援手。就相關疑問,時代財經(jīng)向小米、東易日盛發(fā)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fā)稿時未獲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