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雷科技AI硬件組 |編輯:天星
對于Nothing的國內粉絲來說,必須找海外代購是他們"最大的痛"。不過2025年他們終于等來了一個好消息:在1月舉行的品牌分享會后,Nothing科技社表示"2025年,Nothing音頻產品將在中國同步上市,智能手表也即將推出"。
做手機起家且以設計著稱的Nothing一直主攻海外市場,如今回歸國內市場卻以音頻產品打頭陣,為何?
Nothing手機國內很難賣,
做耳機機會大一點
較為可惜的是,在官宣Nothing音頻、手表產品會在中國市場同步上市時,Nothing也表示"手機產品暫未納入計劃"。但考慮Nothing的實際情況,小雷認為"耳機、手表先行"確實是現階段Nothing品牌初嘗國內市場的最好策略。畢竟耳機產品是Nothing產品序列中,定價方式最接國內地氣的產品。
國內與海外手機市場處于完全不同的兩個極端:在更激烈的競爭與產業(yè)優(yōu)勢下,國內手機在"性價比"方面有著海外品牌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舉個例子,在海外手機市場,驍龍7系、6系分別對應著次旗艦和中端手機;但在國內市場,驍龍7系已經成為了中端手機的準入門檻,6系則是老人機等入門手機的首選。至于海外用來做入門手機的驍龍4系芯片,在國內市場只配用在智能手表里。
這種特殊的定價體系,讓一些海外中端"性價比"品牌變得毫無優(yōu)勢。以Nothing自己為例,在Youtube頻道MKBHD的年度手機評選中,Marques將Nothing Phone 2A評為Best value phone(最佳性價比手機)。但在國內用戶看來,用349美元(2500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一臺天璣7200的中端手機,實在有些"不可理喻"。
如果Nothing選擇以手機打開國內市場,必然會被迫卷入大廠"神仙打架"的價格競爭中,Nothing初創(chuàng)公司的體量在國產中端手機市場中根本"不夠看"。即使Nothing主動調整國內市場定價,其出貨量對應的議價能力也較為有限。
Nothing的耳機產品則不存在這個問題。Nothing(包括子品牌CMF)共有5款TWS耳機產品,除采用開放式設計的"Ear(open)"外均為主動降噪TWS。主打高端的Nothing Ear系列售價在99-149美元的價位,換回人民幣大約是700-1100元的價位,而子品牌CMF的兩款降噪TWS售價分別為39美元(283元人民幣)和59美元(429元人民幣)。
之前分析國內TWS市場時小雷曾提到過,國內TWS市場以極快的速度走完了增量階段。如今的國內的TWS市場已經進入到價格兩極化的存量階段:低端產品用不足20元的超低終端價格挖掘最后的市場,而中高端產品已經放下了"卷價格"的執(zhí)念,開始尋求設計、功能上的突破。
而功能、設計,這恰恰是Nothing所擅長的。在300元的中端價位,Nothing有設計小巧大膽、做工精致巧妙的CMF Buds:42dB的降噪深度不遜色于一線手機品牌的降噪TWS,大膽的配色和"旋鈕"的設計更是讓它在一眾"卵石"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吸睛焦點。
至于在1000元的高端TWS價位,Nothing Ear同樣用扎實的音質、降噪和標志性的透明設計,讓消費者在"AirPods和它的朋友們"之外看到了新的選擇。
設計是無線耳機的下一個競爭點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畢竟在過去的耳機評測中,小雷曾多次強調"音質是耳機的基礎"這一觀點。那為什么在討論Nothing耳機時,設計反而超越了音質,成為了TWS耳機的主要競爭點呢?
事實上,這也與耳機品類的發(fā)展有關。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以TWS為代表的耳機品類,已經完成了普及(增量市場)階段,市場已進入"末尾淘汰"階段(存量市場)。
2023年之前,增量階段,價格是國內消費者選擇耳機的首要因素。2023年,舒適度首次超越了價格,成為了用戶選購TWS的首要條件,于是舒適度更高的開放式不入耳耳機開始席卷市場。到了2024年,在耳夾耳機的推動下,耳機作為數碼配件的"配飾屬性"被消費者發(fā)覺,設計成了消費者選購耳機的另一重重要考慮因素。
當然,注重設計并不意味著放下對功能的追求,去年小雷曾多次點贊的華為FreeClip就是耳夾耳機品類里設計與功能融合的典范產品。而在入耳式TWS領域,功能與設計同樣出彩的產品,非Nothing Ear和CMF Buds莫屬。
Nothing國行手機依然遙遙無期
對國內Nothing粉絲來說,耳機、手機只不過是開胃菜。在國內從未正式發(fā)售,卻深受Nothing粉絲喜愛的Nothing Phone和CMF Phone,才是大家真正期待的主菜。盡管Nothing多次表示"暫時沒有將手機業(yè)務帶回國內市場的計劃",但如果Nothing的耳機和手表在國內獲得足夠的市場認可,國行Nothing Phone也不是天方夜譚。
考慮到Nothing在海外市場的定位及國內手機競爭的激烈程度,Nothing手機若想在中國站穩(wěn)腳跟,必須在定價與品牌傳播上做好準備。作為設計主導的手機品牌,Nothing設計先行的思路與國內性價比優(yōu)先的中端手機市場天然相悖。而Nothing出色的設計、做工背后的偏高定價,也難以在國內中端、次旗艦手機市場中突圍。
Nothing以TWS與可穿戴產品打頭陣,既能拓展認知度,也可為后續(xù)手機入局積累品牌資產。一旦供應鏈與產品體量成熟,Nothing Phone進入中國市場并非毫無可能。隨著手機市場日益成熟,Nothing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大,畢竟當價格戰(zhàn)進入白熱化的時代,創(chuàng)意才是手機品牌突圍的絕佳機會。只要能打動那部分渴望差異化體驗的用戶,Nothing并不懼正面對剛同價位大廠。
歸根結底,科技創(chuàng)新終究還是為了創(chuàng)造價值和樂趣?;蛟SNothing進入中國市場前路多坎坷,但也正因這份不確定性,才讓接下來的競爭更具看點。說不定在進入中國市場后,Nothing也能迎來自己的"真香時刻"。
End
1、24年最偉大10款科技產品榜單出爐:款款王炸,AI為王!
2、雷科技編輯2024買了啥?手機、耳機最受寵,可穿戴無人問津?
8、2024年手機狂卷創(chuàng)新:十大技術起飛,一切為了"更實用"
11、24年手機配置開倒車!攝像頭減少、屏幕變小,連充電都慢了!
2、2024年的運動相機:大疆GoPro影石斗法,"御三家"死磕產品
3、智能清潔的2024:七大硬核技術突破,產品創(chuàng)新空間依然巨大
4、2024年平板電腦卷瘋了:AI強化生產力,告別"泡面蓋"
5、2024年教育硬件大爆發(fā)!5款經典產品,款款AI驅動
7、智能手表2024的五大趨勢:健康、AI、顏值、續(xù)航……
8、2024年度電視盤點:MiniLED成白菜價,國產旗艦狂卷畫質
9、2024年年度游戲機出爐!性能升級成大主題,"移動時代"來了
1、2024年8大年度PC榜單出爐:靠設計創(chuàng)新,用AI破局
1、2024年十大國產大模型盤點:款款超能打,黑馬卻是這家?
1、蘋果的2024:產品平庸,AI遇阻,生態(tài)墻倒塌!
3、聯發(fā)科的2024:甜點芯守基本盤,旗艦芯沖高端,靠AI贏麻了
1、2024十大爆款神車出爐!比亞迪占了一半,智能化還只是小眾需求
3、2024智駕風云榜:華為小鵬爭霸,"蔚小理"加速,老車企轉身
5、25年車圈淘汰賽加速!哪吒、遠航危險了,微小型車被逼上絕路?
4、小鵬汽車的2024:上演教科書式逆襲,四面出擊下憂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