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開始,中國推出了一攬子免簽計劃。
眼下已經(jīng)對 38 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還對 54 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
畢竟現(xiàn)在經(jīng)濟下行壓力大,大家普遍愛存錢不愛消費,利用旅游資源吸引外國人來觀光、消費,不僅有利于國際交流,還能擴大點內(nèi)需,怎么想都是好事。
所以,一開始給德國、法國免簽,大家紛紛鼓掌。
覺得這些老牌發(fā)達國家的公民消費能力強,他們來旅游必然利好 GDP。
有人說,韓國人那么窮,吃不起肉 ——
這種人有啥消費能力?
對他們免簽,圖啥?
看到韓女坐在上海的馬路牙子上拍照,評論區(qū)嘲諷她說 " 沒見過世面 "," 這都要拍 ";
發(fā)現(xiàn)韓國網(wǎng)紅不會吃烤鴨,又嘲笑韓國貧窮落后。
誰要是溜車去晚了,那就是 " 不愛國 "。
就有點像,你去朋友家做客,他拿出存折、房本,拍在桌上讓你看。
說實話,嫌棄韓國人窮,是個挺奇怪的想法。
不管怎么說,它都是世界公認的發(fā)達國家。
一個不冷不熱的知識是:
韓國人均 GDP 有 3.55 萬美元,位列東亞第一。
韓國的法定最低時薪為 1.003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50.24 元),法定最低月薪(按每月工時 209 小時計算)為 209.627 萬韓元(約合人民幣 10500.65 元)。
韓國人不僅收入高,還有超多假期。因此,40% 的韓國國民持有護照,可以選擇有錢有閑的時間點,愉快地出國玩耍。
這種生活狀態(tài)怎么看都不算 " 貧困落后 "。
這恰恰想錯了。
在外媒 " 陰間濾鏡 " 的作用下,歐美中產(chǎn)現(xiàn)在對中國普遍有所畏懼,不太想來中國旅游。
來的呢,都是追求東方主義想象的窮游背包客 —— 吃路邊攤、住青旅的那種。
相比之下,韓國游客比這群白人消費能力強多了,屬于肉眼可見地能花錢:
好幾千一晚的星級酒店,他們愿意住。
70 多塊的聞綺冰淇淋,買!
還有田子坊 1.2 元一克的花茶,也能買兩大包拿回家當伴手禮。
運氣最好的是那家叫上海姥姥的本幫菜。
韓國人來之前,不少上海土著都沒聽說過這店,更沒去吃過。
誰都沒想到它居然被韓國人意外帶出圈,沒出一分廣告費就火到了油管、INS 上去。
好消息是,這波旅游熱帶來的潑天富貴至少能持續(xù)到春節(jié)期間。
數(shù)據(jù)顯示,1 月 28 到 2 月 4 日,韓國游客預(yù)約的來華旅行訂單是去年同期的 4.5 倍。
春節(jié)小長假里,我們應(yīng)該還能看到更多韓國人過來參觀、游玩。
有個梗叫 :" 韓國人在上海,中國人在緬甸,美國人在小紅書,這就是世界的參差。"
韓國人過得慘兮兮的樣子,一方面是網(wǎng)絡(luò)謠言和信息繭房給大家造成的刻板印象。
另一方面也因為韓國本土物價高,部分中下層百姓確實需要節(jié)儉度日。
你看,這四個桃子賣 200 的物價水平,月入過萬也遭不住啊。
我們覺得上海消費貴,人家卻覺得可以接受,甚至來這里吃喝玩樂還可以變相省錢。
韓網(wǎng)上就有大叔說,上海做按摩很便宜,建議大家都來;
還有小姐姐說,上海做美甲便宜,不來上海美甲的韓國人都是大傻瓜。
有的說這里的烤肉巨劃算;
何必沖著別人冷嘲熱諷、評頭論足呢?
不管怎么樣,對于這些來消費的外國人,我們還是應(yīng)該懷揣善意和格局。
對方愿意親眼來看一看中國的風土人情,這本身就是文化輸出的好機會。
至于錢花多花少,那是人家的個人自由??梢杂懻摚瑳]必要太過糾結(jié)。
兼容并蓄,豐儉由人,允許每個過客各美其美、各得所樂,才是一座城市應(yīng)有的待客之道。
來源:雷斯林